人大制度的历史由来和演变,你知道多少?
在一个国家的各种制度中,政治制度处于关键环节。
以什么样的思路来谋划和选择政治制度模式,关系国家的前途命运。
01
各种西式药方都不灵
在中国建立什么样的政治制度,是近代以后中国人民面临的一个历史性课题。为解决这一历史性课题,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辛探索。
1840年鸦片战争后,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,到底该向何处去?
在那个风云变幻、苦难深重的乱世,各派政治人物纷纷登场,都没能找到正确答案;君主立宪制、议会制、多党制、总统制等各种西式药方,都未能医治疾病缠身的旧中国。
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的,不触动旧的社会根基的自强运动,各种名目的改良主义,旧式农民战争,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主义革命,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的各种方案,都不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,都不能让中国的政局和社会稳定下来,也都谈不上为中国实现国家富强、人民幸福提供制度保障。
02
中国共产党带来了答案
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,使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有了正确答案。
中国共产党高高擎起马克思主义大旗,从一开始就肩负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、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使命,从一开始就探索适合中国国情、保证人民当家做主的新型政治制度。
图为晨曦下的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(2017年9月4日摄)。新华网吴恺摄大革命时期,我们党领导工农运动,在城市建立罢工工人代表大会和市民代表会议,在农村组建农民协会,进行了政权建设的最初探索。
土地革命战争时期,我们党领导人民建立苏维埃政权,实行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。1931年11月7日,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,大会通过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》,选举产生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,宣告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。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工农民主政权,是中国共产党在局部地区执政的重要尝试。
1931年11月7日至20日,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叶坪村隆重召开。图为“一苏大会”会场(新华社发)抗日战争时期,我们党领导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,陕甘宁边区实行了以“三三制”为原则的参议会制度。毛泽东同志在《新民主主义论》、《论联合政府》中提出了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构想,但由于历史条件所限,这一构想未能在抗战时期实行。
解放战争时期,我们党在各解放区相继召开人民代表会议。1948年8月,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在河北石家庄召开,大会选举产生了华北人民政府,为夺取全国政权、建立中央人民政府进行了探索性试验。
新中国成立前夕,1949年9月,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,通过具有临时宪法地位的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》,宣告新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。
新中国成立后,1954年9月15日,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。这次会议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,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。
1954年9月15日,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开幕。图为全国人大代表进入会场。 新华社记者 刘东鳌 摄03
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
回顾这段历史,我们就能更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断:
“在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,是中国人民在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,是深刻总结近代以后中国政治生活惨痛教训得出的基本结论,是中国社会100多年激越变革、激荡发展的历史结果,是中国人民翻身作主、掌握自己命运的必然选择。”
(本文章为原创,如蒙垂爱关注转发,务请标注“来源:求是网”)